眨眼的“獨角獸”在太空中發現了獨一無二的物體
天文學家在歷史上在寬闊的銀河系中發現了各種奇怪的閃爍現象,但一個新發現的脈動物體似乎確實是獨一無二的。
這個名為 CHIME J1634+44 的天體位于數千光年外,是一個罕見的宇宙光在莫名其妙的漫長時間尺度上變亮和變暗的案例。這些所謂的只有十幾個長周期瞬變迄今為止,(LPT)已經在銀河系中被發現......但 CHIME J1634+44 確實獨樹一幟。
無論物體是什么,它都擁有有史以來從 LPT 看到的最偏振的光,這表明它坐落在一個相當復雜的環境中。此外,其無線電波閃光之間的時間似乎越來越短而不是越來越長,這表明 CHIME J1634+44 的自旋速度并沒有像太空物體通常那樣減慢,而是在加快。
然后是時期本身。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時期。有兩個。
相關:偶然的 X 射線發現揭示了 15,000 光年外的神秘物體
“你可以稱 CHIME J1634+44 為'獨角獸',即使在其他 LPT 中也是如此。”天文學家馮秋亞當·董說綠岸天文臺,描述神秘天體的兩篇論文之一的第一作者。
“爆發似乎每 14 分鐘或 841 秒重復一次——但有一個明顯的次要周期,即 4206 秒,即 70 分鐘,這恰好是長了五倍。我們認為兩者都是真實的,這很可能是一個系統,其中有東西圍繞中子星."
發布論文的兩個團隊都使用不同的數據集獨立探測了該物體。兩個團隊都發現了相同的旋轉、相同的周期性和相同的極化。第二篇論文由荷蘭射電天文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 Sanne Bloot 領導。
當我們檢測到太空中某物以非常奇怪的方式行事時,我們知道它可能是相當有限的事物,具體取決于它的行為方式。到目前為止,我們掌握的關于 LPT 的所有證據都表明它們是致密天體——即白矮星或中子星。
兩者都是在一定質量范圍的恒星死亡后留下的,它們的外部物質被噴射出來,它們的核心——不再受到聚變提供的向外壓力的支撐——在重力作用下坍縮形成一個高度致密的物體。
兩者中質量最小的是白矮星。它們的質量高達太陽質量的 1.4 倍左右,裝在地球直徑和地球直徑之間的球體中月亮.唯一防止它們進一步坍縮的規則是一條規則,即電子不能占據相同的量子態,從而產生稱為電子簡并壓力.
對于質量更大的物體,電子簡并壓力失效,擠壓一些 2.3 太陽質量價值形成一個直徑約 20 公里(12 英里)的球體。相反,在中子簡并壓力的支持下,它們被稱為中子星。
因為中子星密度如此之大,它們可以對周圍的空間做一些非常古怪的事情,特別是如果它們有一個雙星伴星的話。
兩篇論文都得出結論,這可能就是 CHIME J1634+44 發生的事情。如果其中一個物體正在主動從緊密軌道的伴星那里吸取物質,則質量的積累可能會導致其自旋速度加快。目前尚不清楚的是,這顆恒星是白矮星還是中子星。
董和他的同事認為它更有可能是一顆中子星,也許是脈沖星因為脈沖星發出周期性無線電波脈沖,有時已知會增加它們的自旋速率。
然而,布洛特和她的同事認為該物體是一顆白矮星。他們在 CHIME J1634+44 的位置發現了一個微弱的紫外線源,該紫外線源與一顆白矮星一致,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 78%,有效溫度在 15,000 至 33,000 開爾文之間。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么該物體可能是一顆白矮星脈沖星– 以及難以捉摸的、很少見的物體類型,其行為與其中子星類似物相似。
需要更多的觀察才能確定情況是否如此,但科學家們無論如何都希望仔細研究。還記得那個偏振信號嗎?它是完美的圓形,我們以前從未在 LPT 中見過這種情況。這可能意味著來自 CHIME J1634+44 的無線電脈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產生。
所以,正如天文學家喜歡說的那樣:注意這個空間。
“CHIME J1634+44 的發現擴大了已知的 LPT 種群,并挑戰了現有的中子星和白矮星模型,”董說,“表明可能還有更多這樣的物體等待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