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年代的“龍人”終于為難以捉摸的古代人類物種賦予了面孔
一個 146,000 年前的頭骨被稱為“龍人”,被認為是古代人類物種的唯一代表,實際上屬于我們已滅絕的親戚中的一個更大的群體,即丹尼索瓦人,兩篇新論文聲稱。
這是我們從那個群體中獲得的第一個頭骨,多年來它一直在我們的鼻子底下。
中國科學院的古生物學家傅巧美專門研究亞洲早期現代人類定居點。她領導了兩項新研究,利用她的團隊發現保存在化石中的蛋白質和線粒體 DNA,揭示了這個頭骨的錯誤身份。
“龍人”頭骨是在 1930 年代由一名建筑工人發現的,當時該地區正處于日本占領之下,當時該地區正在中國哈爾濱松花江上架設一座橋。該省被稱為龍江,意思是“龍河”,因此頭骨的昵稱。
橋梁建造者將標本藏在井底。直到 2018 年他的家人將其捐贈給河北地理大學時,才開始對這一獨特發現的研究。
2021 年,頭骨被宣布為古人類新種,長猿人 /但 Fu 的研究駁斥了這種分類。最初的描述是基于比較形態學,古生物學家通過觀察不同化石的物理外觀來做出決定他們在家譜中的位置.
但形態學可能會產生誤導:同一物種的成員通常看起來非常不同,具體取決于生活方式和環境。
試圖從化石中提取脆弱的分子證據——尤其是 DNA 來比較遺傳相似性——通常是一項具有破壞性和零散的任務,而且不能保證有回報,但在這種情況下,Fu 和她的同事取得了驚人的成功。
該團隊能夠從顱骨中檢索蛋白質巖骨頭 – 體內最致密的骨頭之一。他們還從龍人牙齒上的牙菌斑中獲得了線粒體 DNA(它包含的細節比儲存在細胞核中的 DNA 少,但仍然非常有用)。
牙菌斑并不被廣泛認為是 DNA 的來源,可能是因為它是生物膜的結果,而不是宿主身體的直接部分。
“哈爾濱標本的人類 DNA 在牙結石中的保存比在致密的骨骼(包括巖骨)中的保存得更好,這一發現表明牙結石可能是研究中更新世古人類 DNA 的寶貴來源,”Fu 和她的團隊寫.
這些分子表明,這個人并不像頭骨的外表所暗示的那樣與其他古人類不同。這部分是因為我們實際上沒有任何其他完整丹尼索瓦人頭骨參考:到目前為止,人們只知道它們從牙齒、一塊頭骨碎片、下巴的碎片和其他一些身體部位。
但龍人的線粒體 DNA 揭示了與西伯利亞發現的化石遺骸中已知的至少五個其他丹尼索瓦人個體的物種級關系。在他的頭骨中發現的 95 種蛋白質的氨基酸片段中,有 4 種是丹尼索瓦人的,還有 3 種是直接匹配的。
這些采樣方法存在局限性,讓人有些懷疑,但 Fu 和團隊的發現足以使他暫時躋身丹尼索瓦人之列。
我們可能已經失去了一個古老的人類物種——再見長猿人 /它持續的時候很好——但似乎我們獲得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完整的丹尼索瓦人頭骨。這真是太瘋狂了,因為這個缺失的拼圖,古人類學家目錄中的一個令人沮喪的空白,實際上已經在現代人手中存在了近 100 年。
正如他們所說,它總是在你最后看的地方。